第128章一切以賺錢為本
關燈
小
中
大
第128章 一切以賺錢為本
珍珠和貨幣一樣,其本身沒有什麽價值,貨幣有價值的是具備了統一的衡量標準,便利了流通。珍珠的價值是其稀有性,和自然審美。
因此錢和珍珠不能創造任何價值,有價值的是生產力和商品,錢只能促進貿易和金融流通。
單純把珍珠作為奢侈品去換錢,短期內能起到籌措資金的目的,一旦珍珠大量流行,價格勢必下跌,繼而大幅貶值,最後甚至變成分文不值。
有鑒於日後珍珠可能大量養殖,光靠坐等珍珠發財,早晚要坐吃山空,雖不至於跌到分文不值,但給經濟帶來的沖擊,在金融環境惡化之下,只能加劇金融的動蕩。
因為珍珠在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金融衍生奢侈品,其具備了貨幣的特性,大量的出現,意味著風險。不解決金融本身的痼疾,就不能發揮珍珠壟斷和奢侈品的優勢。
朝廷壟斷本國遠洋貿易,本意是為了坐斷遠洋貿易的實惠和利益,但在貪官橫行的當下,遠洋貿易實則成了利潤極低的政治活動。
出海越頻繁,進入國庫的越少,貪官汙吏拔毛越多,地方勢力越強,老百姓的生活越苦。
只有開禁遠洋貿易,把江南、江淮的資本盤活,想方設法把貪官汙吏的錢套出來參與經濟活動,才能盤活江淮、江南的一潭死水。
其實周晟想的也不錯,沈雲卿確實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,相比於單純依靠珍珠賺取通貨膨脹,不如賺到一個更健康的經濟環境更有價值。
當天晚上,周晟與全衡在州府大院裏談起此事,原本是打算以開征珍珠稅的名義,把沈雲卿手中珍珠給騙走,現在反被沈雲卿將了一軍,著實讓周晟棘手。
“全衡,你看開海禁可行否?”
“可行不可行屬下不知道,但沈雲卿腦子長的跟其他人不一樣,他說能賺錢,就一定能賺錢。
而且遠洋貿易本來就有利可圖,朝廷禁海是為坐斷財源,但卻養肥了貪官墨吏,讓他們在地方做大,致使朝廷遠洋獲利甚微,而且貨物還死貴。”
“可若是要開海禁,仍需得走戶部,若是再以內司府名義,鹽政已開惡例,戶部絕不會答應,而且遠洋貿易本就暴利,戶部絕不會同意。”
“要不還是開征珍珠稅算了,先把珍珠騙到手再說。”
“但只怕沈雲卿不會就此買賬,定會激怒他。這件事還是再仔細合計合計,先把消息稟報母後,至於如何定奪,等母後聖斷吧。”
翌日清早,周啟、周晟啟程前往寧陽視察,李義清陪同前往。
午時前進入寧陽境內,由於寧陽縣令缺編,沈雲卿理論上是寧陽縣最大的官兒,然後才是縣丞和縣尉。
其實現在的寧陽與蘭陵其他各縣情況大致相當,沈雲卿立足於銅錢和基礎物資市場,以百通利票號為起點,在蘭陵全境實施低息貸款和農業扶持政策。
積極放貸,鼓勵農民貸款購買耕牛、先進農具和開荒,通過抵押每年的田間物產和勞力,以支付利息。
三年間蘭陵實際在耕的有效糧田,增加近百分之十五,即便放在全國,耕地增加百分之十的都屈指可數,因為人力是有限的,只有更多的耕牛,才能耕種更多的土地。
此前王曦照始終認為沈雲卿以詐術騙取農民地價賣糧,其實他錯了,當經濟形成良性循環,生活消費品保持穩定,老百姓感到受益時,對你的信任和好感就會增加,他們自然會樂意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。
如果老百姓是吃虧的,他們大可以折騰就是了。
寧陽畢竟是沈家的大本營,發展上仍然有別於蘭陵其他各縣,寧陽的水利建設遠好於其他各縣,與緊挨著太平湖不無關系。
沈雲卿一直擔心大旱之後有洪澇,而寧陽縣又緊挨著太平湖,其他各縣和蘭陵城離著都較遠,太平湖經由運河直通長江,一旦太平湖漲水,寧陽縣城和周邊有被淹沒的可能。
有鑒於此,沈雲卿三年間利用春夏農閑,調集人力在寧陽大修水利工程,能打通的河道加以打通,能拓寬的拓寬挖深,局部地區還修起了巖石堤壩,並將距離太平湖較近的幾處窪地挖深,與太平湖打通,以增加寧陽縣洪澇時的蓄水排水能力。
與寧陽水利配套的各縣,拓寬清淤了河道,以便於洪澇時期的保水和排澇。
當然,這麽大的工程,蘭陵刺史李義清是分文沒給,倒是劉巖鏡認捐了十萬貫銅錢,一萬石稻米。
劉巖鏡雖然是個奸商,但他具有很強的眼光,知道什麽是好,什麽是壞,而且給自己貼金的機會怎能錯過。更何況他在蘭陵的地不少,興修水利總體上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工程。
沈家前後耗費了三十萬貫銅錢,十多萬石稻米,王曦照本就是水工出身,他任上也向各村募集了四萬餘貫銅錢和勞力參與水利建設。
其餘各縣各村或多或少出了錢糧,疏浚了各自門口的河道,總體上,這筆花費還是具有長遠收獲的。
整個三年,蘭陵各縣投入的水利經費超過了六十萬貫,糧食四十餘萬石,這還是在沒有影響農業生產,沈家還擴張情況下的建設活動,而同期朝廷兩淮的水利修覆工作遠不及蘭陵一地。
當然,這背後少不了產業和金融運作模式的支持,沒有產業和金融運作兩條腿,沈雲清也掏不出這麽大筆錢。
下午的視察只走馬觀花看了冰山一角,黃昏時李義清安排二周住進了寧陽縣的寧陽館驛。
寧陽縣衙一直沒大修,所以有些破落。當然,破落和正常辦公是兩碼事,但用來接待皇子顯然有些說不過去。
李義清就像個小醜,時不時的要表現一下自己,尤其是蘭陵最近三年的建設活動,一度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。
這不,今年年初女帝還親自在系統內褒揚了蘭陵刺史沒要朝廷一分撥款,興修水利造福地方的義舉。
但是自己的烏紗帽始終不能再長高點,總不是一回事兒,而且王曦照在寧陽呆了五年,都連升三級了,他李義清在蘭陵呆了十幾年,還在原地踏步,不免有些著急。
晚上又是酒席,但只請了沈嚴良、沈雲卿,還有李義清陪坐,酒席上周啟接著下午的話題,繼續問話:
“沈公子,你在蘭陵大修水利,就不圖點什麽?孤可聽說沈公子可是愛財如命啊。”
“呵呵,讓二殿下見笑了。沈某是愛財,但沈某一直認為,錢只有轉起來,才能不斷生財,賺更多的錢。”
“哦,此話怎講,可否明言?”
此時一桌人都看著他,沈雲卿不動聲色看了眼周晟,見他沒有異色,醞釀片刻便是說:
“其實沈某與蘭陵諸位富商出資興修水利,短期而言這筆錢確實收不回來,但對於我等家資萬貫者,錢資大都囤於手中,坐收生意買賣之利,那是死錢,如能將錢變之為生產之物,才能來錢更快。”
“沈公子是說,興修水利也能賺得錢資?不會是像寧陽水庫那般,坐收農戶糧款吧。”
“回殿下,倘若沈某真要坐斷水利收款,那可就要被蘭陵的百姓罵斷脊梁骨了。”
“那錢從何來?”
“那敢問殿下,朝廷為何要年年興修水利,又為何年年要治黃河、淮河。”
“自是抵禦洪澇,保各州糧田,但朝廷並無利可圖,每年卻還得撥付數以百萬的錢糧修堤治水,何來利圖。”
“那再問殿下,倘若朝廷不修堤不治水,把錢省下,仍憑洪水泛濫天災人禍,朝廷是虧是賺?”
“自然是虧的,嘶……”說到這裏,周啟似有所悟:“難道說,沈公子在蘭陵興修水利,是為防今後洪澇?”
“殿下明鑒,興修水利防洪澇只是其一。其二河道多肥沃淤泥,定期組織勞力清淤,不僅能疏浚河道,還能將肥沃淤泥就近填入薄地,此其二也。
其三,幹旱有利於河道疏浚,挖掘打通各處水網,如此可在洪澇時節增加本地蓄水,從而減少洪澇破壞。同時河道又增加了蓄水,幹旱時節又有水可用。
其四,風調雨順有利於農情,農情順則產糧多,沈某便能更多收糧,糧收的越多,賺得的錢自然也就越多。而疏浚打通的河道湖泊,還能養魚打魚,增加漁稅,改善百姓牙祭,可謂一舉兩得。
而疏浚一次河道,只需要首次巨額投入,日後年年小修小補維持修繕,可用十數年,乃至二十多年,卻能給地方帶來二十多年風調雨順,這二十多年中,沈某只單單收糧一項,所得收入何止百萬。
其五,眼下還僅僅初步疏浚貫通了蘭陵各個縣,其中以寧陽最佳,日後可以各縣水網為樞紐,繼續貫通疏浚擴大遠離縣城的荒地。
如此經年累月,蘭陵的可耕土地便會越來越多,人口不斷增加。沈某賺得的錢糧也就越來越多,而朝廷只要向沈某征稅,沈某賺了,朝廷自然也就賺了。
殿下說,這筆買賣可否賺錢。”
“原來如此,孤有些明白了。如此說來,沈公子大舉將錢款借給農戶買牛,卻只收低息,也是為了提增田間產力,開荒種地,增加稻米產量,坐收更多錢款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百姓的負擔越少,自然越願意借款買牛,買牛還清錢款後,還能種更多的地,沈某收更多的糧,如此往覆循環,錢自然越來越多。而且糧價也低,還能為朝廷分憂。
在外人看來,沈某種種之舉成了樂善好施造福於民,實則仍然是為賺錢,只不過沈某不屑壓榨之法,而是令百姓富裕起來,百姓富裕起來,沈某自然也能賺更多錢。”
周啟問的很細,不比周晟少幾分,飯局上的氣氛此刻極為安靜,周晟也好,李義清也罷,都聽得極為仔細。
周晟此前已經聽夠了說教,在他看來,沈雲卿賺錢都是邪門歪道的投機取巧,現在竟然還編出段子了。
而李義清的心態要覆雜得多,他是蘭陵的父母官兒,興修水利造福於民本該是他的職責。當然,他大可以打著“協調”的幌子,躺在功勞簿上,但這套理論卻不是他能編的出來的。
至於沈嚴良,壓根聽不進自己敗家兒的邏輯,他現在保佑周啟千萬別明面上套近乎,一轉身伸手錢借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珍珠和貨幣一樣,其本身沒有什麽價值,貨幣有價值的是具備了統一的衡量標準,便利了流通。珍珠的價值是其稀有性,和自然審美。
因此錢和珍珠不能創造任何價值,有價值的是生產力和商品,錢只能促進貿易和金融流通。
單純把珍珠作為奢侈品去換錢,短期內能起到籌措資金的目的,一旦珍珠大量流行,價格勢必下跌,繼而大幅貶值,最後甚至變成分文不值。
有鑒於日後珍珠可能大量養殖,光靠坐等珍珠發財,早晚要坐吃山空,雖不至於跌到分文不值,但給經濟帶來的沖擊,在金融環境惡化之下,只能加劇金融的動蕩。
因為珍珠在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金融衍生奢侈品,其具備了貨幣的特性,大量的出現,意味著風險。不解決金融本身的痼疾,就不能發揮珍珠壟斷和奢侈品的優勢。
朝廷壟斷本國遠洋貿易,本意是為了坐斷遠洋貿易的實惠和利益,但在貪官橫行的當下,遠洋貿易實則成了利潤極低的政治活動。
出海越頻繁,進入國庫的越少,貪官汙吏拔毛越多,地方勢力越強,老百姓的生活越苦。
只有開禁遠洋貿易,把江南、江淮的資本盤活,想方設法把貪官汙吏的錢套出來參與經濟活動,才能盤活江淮、江南的一潭死水。
其實周晟想的也不錯,沈雲卿確實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,相比於單純依靠珍珠賺取通貨膨脹,不如賺到一個更健康的經濟環境更有價值。
當天晚上,周晟與全衡在州府大院裏談起此事,原本是打算以開征珍珠稅的名義,把沈雲卿手中珍珠給騙走,現在反被沈雲卿將了一軍,著實讓周晟棘手。
“全衡,你看開海禁可行否?”
“可行不可行屬下不知道,但沈雲卿腦子長的跟其他人不一樣,他說能賺錢,就一定能賺錢。
而且遠洋貿易本來就有利可圖,朝廷禁海是為坐斷財源,但卻養肥了貪官墨吏,讓他們在地方做大,致使朝廷遠洋獲利甚微,而且貨物還死貴。”
“可若是要開海禁,仍需得走戶部,若是再以內司府名義,鹽政已開惡例,戶部絕不會答應,而且遠洋貿易本就暴利,戶部絕不會同意。”
“要不還是開征珍珠稅算了,先把珍珠騙到手再說。”
“但只怕沈雲卿不會就此買賬,定會激怒他。這件事還是再仔細合計合計,先把消息稟報母後,至於如何定奪,等母後聖斷吧。”
翌日清早,周啟、周晟啟程前往寧陽視察,李義清陪同前往。
午時前進入寧陽境內,由於寧陽縣令缺編,沈雲卿理論上是寧陽縣最大的官兒,然後才是縣丞和縣尉。
其實現在的寧陽與蘭陵其他各縣情況大致相當,沈雲卿立足於銅錢和基礎物資市場,以百通利票號為起點,在蘭陵全境實施低息貸款和農業扶持政策。
積極放貸,鼓勵農民貸款購買耕牛、先進農具和開荒,通過抵押每年的田間物產和勞力,以支付利息。
三年間蘭陵實際在耕的有效糧田,增加近百分之十五,即便放在全國,耕地增加百分之十的都屈指可數,因為人力是有限的,只有更多的耕牛,才能耕種更多的土地。
此前王曦照始終認為沈雲卿以詐術騙取農民地價賣糧,其實他錯了,當經濟形成良性循環,生活消費品保持穩定,老百姓感到受益時,對你的信任和好感就會增加,他們自然會樂意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。
如果老百姓是吃虧的,他們大可以折騰就是了。
寧陽畢竟是沈家的大本營,發展上仍然有別於蘭陵其他各縣,寧陽的水利建設遠好於其他各縣,與緊挨著太平湖不無關系。
沈雲卿一直擔心大旱之後有洪澇,而寧陽縣又緊挨著太平湖,其他各縣和蘭陵城離著都較遠,太平湖經由運河直通長江,一旦太平湖漲水,寧陽縣城和周邊有被淹沒的可能。
有鑒於此,沈雲卿三年間利用春夏農閑,調集人力在寧陽大修水利工程,能打通的河道加以打通,能拓寬的拓寬挖深,局部地區還修起了巖石堤壩,並將距離太平湖較近的幾處窪地挖深,與太平湖打通,以增加寧陽縣洪澇時的蓄水排水能力。
與寧陽水利配套的各縣,拓寬清淤了河道,以便於洪澇時期的保水和排澇。
當然,這麽大的工程,蘭陵刺史李義清是分文沒給,倒是劉巖鏡認捐了十萬貫銅錢,一萬石稻米。
劉巖鏡雖然是個奸商,但他具有很強的眼光,知道什麽是好,什麽是壞,而且給自己貼金的機會怎能錯過。更何況他在蘭陵的地不少,興修水利總體上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工程。
沈家前後耗費了三十萬貫銅錢,十多萬石稻米,王曦照本就是水工出身,他任上也向各村募集了四萬餘貫銅錢和勞力參與水利建設。
其餘各縣各村或多或少出了錢糧,疏浚了各自門口的河道,總體上,這筆花費還是具有長遠收獲的。
整個三年,蘭陵各縣投入的水利經費超過了六十萬貫,糧食四十餘萬石,這還是在沒有影響農業生產,沈家還擴張情況下的建設活動,而同期朝廷兩淮的水利修覆工作遠不及蘭陵一地。
當然,這背後少不了產業和金融運作模式的支持,沒有產業和金融運作兩條腿,沈雲清也掏不出這麽大筆錢。
下午的視察只走馬觀花看了冰山一角,黃昏時李義清安排二周住進了寧陽縣的寧陽館驛。
寧陽縣衙一直沒大修,所以有些破落。當然,破落和正常辦公是兩碼事,但用來接待皇子顯然有些說不過去。
李義清就像個小醜,時不時的要表現一下自己,尤其是蘭陵最近三年的建設活動,一度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。
這不,今年年初女帝還親自在系統內褒揚了蘭陵刺史沒要朝廷一分撥款,興修水利造福地方的義舉。
但是自己的烏紗帽始終不能再長高點,總不是一回事兒,而且王曦照在寧陽呆了五年,都連升三級了,他李義清在蘭陵呆了十幾年,還在原地踏步,不免有些著急。
晚上又是酒席,但只請了沈嚴良、沈雲卿,還有李義清陪坐,酒席上周啟接著下午的話題,繼續問話:
“沈公子,你在蘭陵大修水利,就不圖點什麽?孤可聽說沈公子可是愛財如命啊。”
“呵呵,讓二殿下見笑了。沈某是愛財,但沈某一直認為,錢只有轉起來,才能不斷生財,賺更多的錢。”
“哦,此話怎講,可否明言?”
此時一桌人都看著他,沈雲卿不動聲色看了眼周晟,見他沒有異色,醞釀片刻便是說:
“其實沈某與蘭陵諸位富商出資興修水利,短期而言這筆錢確實收不回來,但對於我等家資萬貫者,錢資大都囤於手中,坐收生意買賣之利,那是死錢,如能將錢變之為生產之物,才能來錢更快。”
“沈公子是說,興修水利也能賺得錢資?不會是像寧陽水庫那般,坐收農戶糧款吧。”
“回殿下,倘若沈某真要坐斷水利收款,那可就要被蘭陵的百姓罵斷脊梁骨了。”
“那錢從何來?”
“那敢問殿下,朝廷為何要年年興修水利,又為何年年要治黃河、淮河。”
“自是抵禦洪澇,保各州糧田,但朝廷並無利可圖,每年卻還得撥付數以百萬的錢糧修堤治水,何來利圖。”
“那再問殿下,倘若朝廷不修堤不治水,把錢省下,仍憑洪水泛濫天災人禍,朝廷是虧是賺?”
“自然是虧的,嘶……”說到這裏,周啟似有所悟:“難道說,沈公子在蘭陵興修水利,是為防今後洪澇?”
“殿下明鑒,興修水利防洪澇只是其一。其二河道多肥沃淤泥,定期組織勞力清淤,不僅能疏浚河道,還能將肥沃淤泥就近填入薄地,此其二也。
其三,幹旱有利於河道疏浚,挖掘打通各處水網,如此可在洪澇時節增加本地蓄水,從而減少洪澇破壞。同時河道又增加了蓄水,幹旱時節又有水可用。
其四,風調雨順有利於農情,農情順則產糧多,沈某便能更多收糧,糧收的越多,賺得的錢自然也就越多。而疏浚打通的河道湖泊,還能養魚打魚,增加漁稅,改善百姓牙祭,可謂一舉兩得。
而疏浚一次河道,只需要首次巨額投入,日後年年小修小補維持修繕,可用十數年,乃至二十多年,卻能給地方帶來二十多年風調雨順,這二十多年中,沈某只單單收糧一項,所得收入何止百萬。
其五,眼下還僅僅初步疏浚貫通了蘭陵各個縣,其中以寧陽最佳,日後可以各縣水網為樞紐,繼續貫通疏浚擴大遠離縣城的荒地。
如此經年累月,蘭陵的可耕土地便會越來越多,人口不斷增加。沈某賺得的錢糧也就越來越多,而朝廷只要向沈某征稅,沈某賺了,朝廷自然也就賺了。
殿下說,這筆買賣可否賺錢。”
“原來如此,孤有些明白了。如此說來,沈公子大舉將錢款借給農戶買牛,卻只收低息,也是為了提增田間產力,開荒種地,增加稻米產量,坐收更多錢款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百姓的負擔越少,自然越願意借款買牛,買牛還清錢款後,還能種更多的地,沈某收更多的糧,如此往覆循環,錢自然越來越多。而且糧價也低,還能為朝廷分憂。
在外人看來,沈某種種之舉成了樂善好施造福於民,實則仍然是為賺錢,只不過沈某不屑壓榨之法,而是令百姓富裕起來,百姓富裕起來,沈某自然也能賺更多錢。”
周啟問的很細,不比周晟少幾分,飯局上的氣氛此刻極為安靜,周晟也好,李義清也罷,都聽得極為仔細。
周晟此前已經聽夠了說教,在他看來,沈雲卿賺錢都是邪門歪道的投機取巧,現在竟然還編出段子了。
而李義清的心態要覆雜得多,他是蘭陵的父母官兒,興修水利造福於民本該是他的職責。當然,他大可以打著“協調”的幌子,躺在功勞簿上,但這套理論卻不是他能編的出來的。
至於沈嚴良,壓根聽不進自己敗家兒的邏輯,他現在保佑周啟千萬別明面上套近乎,一轉身伸手錢借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